第三四五九章 赌徒逻辑

  五大官窑之中有瑕疵残破者,都会在出窑时当着监造官员的面统统砸碎,就地掩埋。

  所以今天能见到的,多只有窑址附近挖出来的瓷片。

  就这,一块到代的瓷片也要卖到几百几千块钱。

  正因为如此,这五大名窑的存世精品如凤毛麟角,难见其面,自古至今的藏家,莫不以藏其一瓷或一片而自炫。

  至于这五大名窑的经济价值,我们可以从古代民间流传的一些“顺口溜”略见一斑:“家藏万贯,不及汝瓷一片”、“钧瓷一点红,万世吃不穷”、“见得官窑哥窑面,江山坐一半……”

  直至今天,除开定窑瓷器是官搭民烧故价格稍低些外,其它四窑的完整器只要在拍卖公司露面,起拍价都在七位数以上;下联这“品茶唐宋元明清”,是暗示主人藏有历朝历代的茶具。

  很多藏家都有偏爱,喜欢收藏某一类器物,如:茶具、酒具、文房用具等。

  看来这“悦心楼”的主子,是个茶客。

  不怕人笑话,只看完外皮,杨怀仁的仰慕之情已油然而生,待上得楼去,更是心里怦怦乱跳。

  这里的藏品跟别处不一样,不是按朝代划分摆放,而是按釉色和器型陈列,色彩斑斓,显得特漂亮。

  至于这里的藏品数量和品种,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历朝历代的名瓷精品琳琅满目,单色釉、彩釉要有尽有。

  可以这么说吧,故宫和国家博物馆有的这里都有,它们没有的,这里也有。

  什么北宋汝窑天蓝镂空瓶、钧窑带字号的红釉洗;南宋官窑贯耳瓶、哥窑炉;还有几十件元青花、明五彩、清官窑器,就连搜世难觅的后周“柴窑器”都有十几件,真是令人瞠目。

  置身其中,好似进了一个“国宝”庄园。

  主人一面向他们介绍藏品的来历,一面告诉他们其中一些大件的买价。

  他说,不算院子和房子的投资,光是这一屋子东西他就花了七字和图片“按图造骥”。

  还有一种买错不认错的人不光是为了面子和自我安慰,他们把手里错买的赝品说得比真品还真,目的只有一个:为赝品找到下一家买主,嫁祸于人。

  这就是现代版的神话王国潘家园,它有着讲不完的故事、淘不尽的宝贝,尽管这些故事中的小人物大多都有着与“成化宝贝”大同小异的悲剧型结局,尽管象“国宝庄园”的主人那般陷入噩梦不知醒的中产阶级不断公演自杀性的赌博游戏,但潘家园仍旧像一块具有魔力的磁铁,牢牢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慕财淘宝者的心。

  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紧紧跟上来,前赴后继,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犹如当初“成化宝贝”写的一诗:“即便它是一片沙滩,我也要在沙海里淘金;就算它是一个陷阱,我也要绝处逢生;哪怕它是一个无底深渊,我一定叫它芝麻开门!”

  这也是潘家园大多数淘宝者的逻辑,一个极其非理性、极具欺骗性的赌徒逻辑。

  正是在这个逻辑的鼓动下,那些荒诞不经的故事还在口口相传、呈几何数字复制上演,并且早已冲破了潘家园短浅的围墙,洪水猛兽般地流散,瘟疫般地蔓延。

  更为可怕的是,这个逻辑的炮制者不是一个或一群人,而是一个时代、一批强有力的准国家机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