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六章 运气逆天了

  温蒂本以为什么都不可能现,然而——

  张

  旅行袋打开之后,里面竟然是几幅装裱精美的国画,只是看起来布满了尘土而已。

  “不会吧,你这运气还真是逆天了。”

  温蒂惊讶地说道。

  “运气的确不错,这一套作品,应该是乾隆皇帝身边的红人钱维城留下来的。”

  张天元笑了笑道。

  其实这也不能算是运气,如果他不把这家店盘下来,那么他也不太可能会得到这样的好东西。

  钱维城,初名辛来,字宗盟一作宗磐,又字幼安,号幼庵、茶山,晚年又号稼轩,武进人。

  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教。

  乾隆十年,年仅25岁的钱维城在殿试时高中一甲一名进士,随即授修撰,从此踏上仕途。

  由于他出众的才华,不久即奉命南书房行走,成为天子身边的“侍从之臣”。

  他又擅长丹青,受到皇上器重,经常随驾出巡各地。

  钱维城是乾隆十年科举考试的一甲一名进士,以“状元郎”的身份被授翰林院修撰。

  由于他才华出众,不久即奉命南书房行走,成为天子身边的“侍从之臣”。

  他又擅长丹青,受到皇上器重,经常随驾出巡各地。

  钱维城的绘画“上追前辈,以古为师”,具有坚实的传统功底。

  钱维城供奉内廷后,有幸受到略早入宫同为南书房行走的著名画家董邦达的指授。

  董邦达绘画善用枯笔勾勒,淡墨皴擦,笔墨苍郁,其画风极大地影响到钱维城,故张庚在《国朝画征续录》中评述钱维城说:“其山水气象沉厚,得力于董邦达”。

  钱维城在一生的创作实践中,还广学博览,兼收并蓄。

  他临仿“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领会他们萧疏、空灵的画风;追摹“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体会他们的构图和笔墨着色,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准,创作出大批佳作。

  钱维城的画作之上经常有乾隆御笔题诗、题字,“所进画册,大多呈蒙御题”。

  乾隆的御笔题书虽算不上精美,但因这种天子偏爱,也使得钱氏作品诗画相映、笔墨生辉,反映了当时在宫廷中君臣崇尚艺术,以书画往复酬答,“如若师友”的美好和谐关系。

  钱维城的书法亦可称道,具有十分扎实的功力。

  从传世作品看,钱氏书法远学宋代大书家苏轼,清丽苍润,秀骨天成。

  不过,受时风影响,其书法不免也有一些馆阁体书风之流弊。

  钱维城作为皇帝的侍读学士,擅长丹青,其书画作品多被清宫收藏,并大量著录于内府清册。

  另外,也为王公贵族、富商士绅乃至文臣学士所竞相争藏。

  根据《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钦定石渠宝笈三编》统计,仅在《续编》一书中,即收录有钱维城书画作品121件,其中绘画95件,书法26件;

  而《三编》之收录有钱氏书画作品人绘画形成了天壤之别,折射出清宫绘画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钱维城的画,虽然在市场上价格未必有多高,但是绝对是非常精美的东西,张天元能在这里找到这些东西,这本身就是极好的运气。

  更何况这完全就等于是白得的。

  “咦?大叔你看,这幅画应该不是钱维城的吧,总感觉有股子道教的色彩。”

  温蒂从旅行袋底部抽出了一幅画,小心翼翼地展开之后说道。

  “《朝元仙仗图》!它怎么会在这里!”

  张天元险些就蹦了起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