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零三章 雍正的品位

  自古以来,中国绢本和纸本绘画题材可归纳为三大类:山水、花鸟和人物。

  独立的花卉题材早期多与佛教艺术相关,但其后(尤以十世纪为然)的花卉描写日益普遍。

  当时,花鸟这一自然写实的组合亦时可得见。

  川州锦都的黄筌便是以其「写生」花鸟画名噪一时。

  这种画风在职业或宫廷画师当中尤为常见。

  黄筌曾供职宫廷画院,其写生之作是先用工笔细线勾画轮廓,再用诸彩填施渲染。

  相比之下,徐熙出身优渥却一生布衣,其花鸟画风亦迥然有别。

  徐氏作品有较大的诠释空间,运笔具书法神韵,后人称之为「徐熙写意」,深受文人画派推崇。

  黄筌、徐熙均追随者众,其画意风骨自宋代以降长盛不衰。

  雍正帝品味之高或许是清代帝王之最,可想而知,他对这批十五世纪花鸟纹抱月瓶亦青睐有加,他在位期间更命人烧造多款花鸟纹瓷瓶。

  就此而言,最接近十五世纪审美标准的作品可分为两大类。

  传世品中有寥寥数件小巧的雍正抱月瓶,其器型与十五世纪抱月瓶相若,前后腹亦各饰一只小鸟,其中一例为德拉梅尔旧藏,2011 年经香港苏富比拍出。

  另外尚有一款更小巧的作品(高约22 厘米),香港佳士得曾于2015 年6 月拍出一例。

  这两款小巧的抱月瓶通常瓶口外撇,且大多不带年款。

  以本品为例的第二类作品更为珍罕,它们通常高约37 厘米,配圆直颈。

  帝都故宫珍藏一例,另一例为张宗宪先生旧藏,1999 年11 月经香港佳士得拍出。

  故宫抱月瓶的年款与本拍品瓶底所见类似,而1999 年拍出瓷瓶的年款基本上已磨蚀殆尽。

  在装饰类似本品的较大雍正抱月瓶时,画瓷师基本上保留了十五世纪初及十献中大约载录了二十名唐代花鸟画家,边鸾(活跃于八世纪末至九世纪初)便是一例,其风格或可视为黄筌画风的前身。

  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早期花鸟画家对唐代陶瓷花鸟纹饰的发展可谓至关重要。

  早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陶瓷的纹饰中已出现独立的动植物描写。

  商周以至汉代,间或也有采用这类题材,但到了唐代,由于人们对自然题材兴趣渐浓,所以花鸟也渐以生动和谐的组合,出现于陶瓷乃至织绣品、錾花金属器及其他材质的纹饰题材之中。

  湘南沙城铜官窑的彩绘器物,应是最广泛采用花鸟题材的例子之一。

  该窑址1979 年出土的执壶中,以花鸟为饰者约占七成。

  这些纹饰以铁褐、铜绿或铜红各色绘成。

  颇堪玩味的是,沙城铜官窑器物的花鸟纹饰多用铁褐色细线绘成,较粗的线条则用铜绿或铜红色描画。

  这些花鸟纹在胎体所划细线的衬托下,构成了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画面。

  时至宋代,崔白等艺术家长于细笔勾勒,其作品益发生动传神,这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写生技法,亦使绢本和纸本花鸟画的发展攀上了新的高峰。

  就此可证诸宣和年间收录宫廷藏画的《宣和画谱》,书中阐述花鸟画题材及其重要性的篇幅便有五卷之多。

  据毕嘉珍统计,书内引述16 名画家的作品中,标题有「梅」者共54 幅。

  据分析,梅花这一题材日益流行,恰好与花鸟画的兴起不谋而合。

  显然,以花鸟为题的平面和立体作品中,不乏立于盛放梅枝的鸟儿描写,而这正是本拍品其中一面器腹的纹饰题材。

  北宋徽宗本身是一名卓越的书画家,亦是翰林画院的创办人。

  花鸟画是他心爱的艺术题材之一,他有几幅传世的花鸟画,其画工格外细腻逼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