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四十 洛阳城内的头版头条

  求是书屋的出售书籍种类非常多。

  其中不仅有儒家经典,农业书籍,天文地理相关书籍,还有数学类书籍和哲学类书籍,甚至还有早已不闻很多年的诸子百家类书籍。

  甚至还有史学类书籍。

  太史公书和汉书也被刊印成册,成册贩卖。

  这是之前根本不敢去想象的事情。

  就算这是一个学术下移的时代,但是皇帝陛下所做的这一切未免也过于震撼人心了。

  价格相当实惠,只要愿意买,总归是能买得起的。

  可是知识……

  是花钱就能买到的吗?

  是应该做到这种程度的公开吗?

  他们不会忘记,就在十多年前,知识还是花钱买不到的贵族奢侈品,只有士人之间可以公开交流,寒门子弟可望而不可及,至于那些贩夫走卒愚夫愚妇们,更是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份儿,连字都别想认识。

  可现在,和知识居然能放在书屋里让贩夫走卒随意观看,肆意学习,还能买回家自己拥有!

  贩夫走卒愚夫愚妇们什么时候也有资格拥有书这种东西了?

  而且求是书屋内的书籍数量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一车一车的满满当当的书籍不断往里送,都快要堆成一座山了。

  短暂的惊讶之后,洛阳城内顿时掀起了购书狂潮。

  只要能看得到的书,每一册书都要买一本拿回家收藏。

  管他能不能用上以后会不会看之类的。

  这是书!

  千百年来多少人连一眼都没有看到过的书,碰都碰不到的书,现在忽然间低价面向全社会发售了,只要愿意买,总归是可以买到。

  管他识不识字,身上有多少钱,先买几本带回去看看再说!

  购书狂潮火热进行中,大量购书人争先恐后购买这些书籍,生怕抢不到或者过了今天就没有了。

  虽然书屋里的店员再三强调货量充足,不用担心没得买,但是人们就是不相信,就是要买,买的还特别多,每一册都要买,都要买全套才罢休。

  购书狂潮的消息很快传回了朝廷,朝廷官员人所皆知,纷纷大惊失色,甚至有不少出身低微的官员已经冲了出去加入购书狂潮,生怕自己落后了就买不到想要的可以传家的书籍了。

  他们看不到的、无法拥有的书籍,那些诸子百家的学说,农业天文地理类的学说,还有史书,就算是一般的小官也看不到。

  曾经要拼祖宗才能看到的书、学到的知识,现在都能买了!

  要是花钱就能买来知识,钱又有什么值得心疼的?

  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好吗?

  这种购书狂潮一直持续了三天才稳定下来。

  三天之内,洛阳人爆发了自己的购买力和购买欲,几乎买爆了八间求是书屋。

  但是络绎不绝进入洛阳城的车队最终还是民间如果有孤本藏书,可以献给朝廷,朝廷会予以奖励。

  民间如果有能人自行撰写书籍,可以带到洛阳上报朝廷,朝廷观看之后若感觉质量很高,甚至可以公开刊行,并且支付书籍作者一种叫做【稿酬】的东西。

  简而言之就是给钱。

  为此,朝廷还会专门在学部下设刊行司专管此事,专管书籍发布、刊行。

  朝廷非常欢迎有才华的人把自己创作的书籍投递给朝廷,让朝廷辨别好坏,若可以公开出售,也就等于是大功一件,足以天下闻名。

  这个消息一出,又一次夺走了洛阳城内的头版头条。

  大量文人学子激动不已,争相通报这个事情,把这件事情传播给自己认识的每一个人知道,甚至自己也蠢蠢欲动。

  有想法的,有想要进行著作的人纷纷开始行动起来,甚至已经有著作但是还没来得及对外发表的人,也纷纷行动起来。

  过去,想要让大家知道你写了一本书,首先你本身一定是要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或者你本身就是名人,便可以邀请三五好友一起来品评好坏,再由他们出去传播消息。

  一传十,十传百,一段时间以后,整座城都知道了。

  城里人知道了,城外的人知道这件事情也就是时间的事情,但是想要全国闻名,那难度就太大了,基本上能让洛阳人知道就不错了。

  但是眼下不同了,皇帝对外宣布国营书店——求是书屋会在魏帝国的每个州的首府和每个郡的首府设店,这是第一步计划。

  之后还要拓展到每个县,甚至每个乡,让最底层的百姓也能看书。

  而一旦被朝廷认定是有价值的书,就会被刊印,然后通过遍布全国的求是书屋的网络,把书送到全国进行宣扬、贩卖。

  目标人群是全魏帝国的读书人、识字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